在過去十年裡,數位行銷與社群平台帶來了品牌成長的新機會。任何人只要抓住平台紅利、講好故事,就能在短時間內把一個陌生的名字推到大眾眼前。這就是「線上品牌」或「流量品牌」的典型模式。
然而,這些品牌的結局卻大不相同。有些品牌從線上爆紅一路進化成「真品牌」,建立了長期的市場地位;而另一些品牌則隨著流量退潮消失無蹤。
今天,我們就來透過一些典型案例,看看誰活下來?誰消失了?這些故事背後,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發?
1. Glossier:從部落格到美妝文化
Glossier 的故事始於美妝部落格 Into the Gloss。創辦人 Emily Weiss 在 2010 年代初期,透過部落格與讀者對話,分享美妝心得,累積了一批高度參與的社群。
2014 年,她將這群忠實讀者轉化為 Glossier 的第一批用戶。Glossier 不靠大明星代言,而是讓用戶參與產品開發,並透過 Instagram 社群互動推動品牌。這使得 Glossier 在短短幾年內成為美妝新創的代表。
但 Glossier 的成功不只停留在線上。它開設實體店舖、舉辦社群活動,讓品牌從「話題」變成「體驗」。雖然在疫情期間經歷波動,但它已經從一個線上紅人,成長為擁有品牌文化的「真品牌」。
啟示:社群流量是起點,但能否進化取決於是否能把「粉絲」轉化為「忠誠顧客」。
相關報導||https://www.indigo9digital.com/blog/how-a-blog-into-beauty-company-glossier
2. Allbirds:一雙鞋走向永續
2016 年,紐西蘭創業團隊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「世界上最舒適的鞋」——由羊毛製成的 Allbirds。靠著群眾募資與社群話題,這雙鞋迅速爆紅。
然而,Allbirds 並沒有只停留在單一爆品。它強調「永續理念」,使用環保材質、透明供應鏈,並把「永續」作為品牌核心定位。這讓它不只是賣鞋,而是賣一種生活方式。
今天,Allbirds 已經進軍全球市場,開設實體門市,並被視為永續運動鞋的代表品牌。
啟示:一個產品能帶來注意,但一個理念才能帶來長久。
3. Warby Parker:顛覆眼鏡產業的 DTC 典範
Warby Parker 創立於 2010 年,靠「線上直銷眼鏡」的模式迅速走紅。它主打價格透明、設計感強的眼鏡,並推出「在家試戴」服務,讓消費者能在線上完成購買。
然而,它並沒有停留在 DTC 模式,而是快速延伸到實體零售,今天已經在美國開設超過百家門市。更重要的是,它把「平價時尚」與「社會責任」結合(每賣出一副眼鏡,就捐一副給需要的人),強化了品牌理念。
Warby Parker 從線上爆紅,走向全渠道發展,成為真正能與 Ray-Ban 等老牌競爭的「真品牌」。
啟示:顛覆市場不是靠一時的爆紅,而是持續提供更好的體驗與價值。
相關報導||https://www.cnbc.com/2024/09/28/how-warby-parker-became-sustainable-business-dtc-profitability.html
1. Juicero:智慧果汁機的泡沫
Juicero 曾是矽谷最受矚目的新創之一。它推出一台智慧果汁機,搭配專用果汁包,號稱能帶來健康新生活。靠著行銷與投資人加持,它一度爆紅,估值超過 1 億美元。
然而,很快就有消費者發現:果汁包用手擠就能出汁,比機器更快。Juicero 的價值瞬間崩潰,最終在短短兩年內破產。
啟示:沒有真實產品價值,所有行銷都是泡沫。
2. Nasty Gal:網紅時尚的幻影
Nasty Gal 起源於 eBay 二手服飾販售,靠著網路行銷與「叛逆時尚」的定位快速竄紅。它在社群上擁有大量粉絲,一度成為「網紅時尚」的代表。
然而,它過度依賴流量與促銷,缺乏清晰的品牌核心。隨著競爭加劇,消費者迅速流失。最終,Nasty Gal 在 2016 年宣告破產重組。
啟示:粉絲數不等於品牌力。沒有忠誠的粉絲社群,只是曇花一現。。
相關報導||https://www.latimes.com/business/la-fi-nasty-gal-20170224-story.html
成功的品牌與失敗的品牌,最大的差別在於:
+ 成功者:懂得從流量開始,但不依賴流量結束。他們把流量轉化為價值,把粉絲轉化為顧客,把產品轉化為文化。
+ 失敗者:停留在流量紅利,把流量當作最終目標。他們缺乏產品力、品牌理念與永續思維,當流量消失,品牌隨之消亡。
案例告訴我們:
流量是起點,不是終點。
+ 產品能帶來第一次購買,但理念與價值才能帶來第二次、第三次。
+ 社群能帶來粉絲,但只有文化才能帶來忠誠。
+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品牌能越過潮水,走向長久;而有些品牌只能隨波逐流,最終消失。
在流量時代,品牌的命運往往走向兩個極端:要嘛成功進化成真品牌,要嘛消失在市場裡。
我們從 Glossier、Allbirds、Warby Parker 的成功案例看到,流量 + 產品力 + 品牌理念,才能支撐品牌走遠;從 Juicero、Nasty Gal、小米爆品的故事看到,只靠流量,無法換來長久的信任。
問題不在於「能不能爆紅」,而在於「能不能留下」。
想了解如何從線上品牌,能成功進化成「真品牌」?閱讀以下文章(方法篇:線上品牌如何進化為真品牌?)